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慈悲是最善巧的法門
曾有弟子問佛:「我應該如何修行呢?」佛陀回答:「把善德帶進你正在從事的任何事情之上——當你縫紉時,
以慈悲的心念來裁製服裝;當你做飯時,以耐心來烹煮食物;當你演奏音樂,以佈施的心態來供養。
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變成你的禪修,而你的道徑便將深化。」
現今,我們稱呼這樣的舉動是為「動中禪」 (meditation in action) 。
慈悲是我們可以這種方式發展之最強力的心念。那在每一行為活動中朝向他人的心,能成就最深奧的善德。
我們現在也許還不見得感受得到那樣的慈悲,所以我們打坐、以文字喚起一個形象。
我們或說:「願眾生離於痛苦、和痛苦的根源。」此一願望即是慈悲的一個良好定義。…
有效的思惟修(contemplation),意味著成為一個優良的打火器。我們以一個字詞或短語,來點燃感覺的火花,
而它最後能使慈悲的餘燼著火焚燒。當火焰將滅,我們放進下一塊木頭——類似於一種支持。
我們憶起較親近之人的形象、如我們的母親、或兒女的形象,來修飾我們的概念創造;觀想此人時,
能夠立即 帶來溫暖的感覺、和理解;我們不希望任何壞事發生在他們身上。我們住於這種感覺,
甚至進而觀想那些不易喚起慈悲的對象、試著讓它更擴大。每當我們失去這感覺的時候,就再返回文字上。
學著生起慈悲是把我們的禪修用於行動之中最有效的一種方法,但它並不容易。
我們常常變得不耐煩:我們想直接從 文字就進入其義涵。當我們不能快速地了解深義時,我們便放棄修行。
然而,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沈思文字,因為在我們對某一概念思惟得夠久之後,我們將能真正感受到慈悲,
這就是所謂的善妙方便;在將一個概念性思想轉化成感覺之同時,
我們創造出一種引導我們生命的方便法門。當我們施行慈悲,我們的頭腦會變得更輕盈、更快樂,也更能利益他人。
每天早晨把我們的心沈浸於慈悲之念中,甚至只是十分鐘,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麼,便能夠使我們在一天內有所轉變。
因為我們現在可以將美德付諸行動,提昇任何的環境,我們變得無畏無懼;結果,我們就成一個較為幸福安樂的人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