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2011/02/06朝禮法會...



天空仍是一片昏暗未明,孩子與我已駛向高雄市鳳山行政區(舊高縣政府)預備搭清晨六點鐘的專車去雲林的法會會場。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朝禮法會,環視周遭並不見熟悉的臉孔,奇怪卻無心荒或不安的感覺,眼見眾多人趕著上遊覽車便與麗珍師姊抓到人便問:「怎麼搭車?」瞭解了搭車是有空位就可上,便朝最後一部車前進,順利找到位子立即發現大自在道場的大師兄—蘇義明師兄帶著一家四口也在同一部車上,感到非常欣喜!總覺得無時無刻佛菩薩總會幻化成各種形象適時出現在自己週邊,蘇師兄熱心的引導讓我們在陌生且超多人的大會場也能有一種舒適清涼感。

朝禮法會其實是來此禮敬師長的一場盛會,主要是新的一年期望得到師長開示加持而能有一個好的開始。以下是如證和尚開示部份節錄:

過年是為來年作準備,希望來年更好而好好休息一下。
每個人都希望日子過得更好更快樂,但真正仔細探究內涵的話會發現:
如,我們會說:「新年快樂!」以前我也曾上班,覺得一星期中星期五最快樂,星期六快樂一天,星期日就只快半天,而一年裡面最高興的是年假前,而愈到年假即將結束就愈不快樂。所以新年裡面祝你們新年快樂,但怎麼辦?過幾天你們就不快樂了,可是我卻要祝福你們新年快樂,我覺得有點像在騙你們一樣。在這時代即使知道過幾天他就不快樂了但仍要祝福他新年快樂,現代人已習慣講假話—覺得講一講反正他沒有得到也沒關係。但我們學佛,不僅是看到事情表面,更要看到事情的內涵。所以師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能更幸福更快樂,而且是真實的快樂。

以前師父(日常老和尚)常說快樂和不快樂,好與不好有四種現象:
1. 現在好,未來好。
2. 現在不好,未來好。
3. 現在好,未來不好。
4. 現在不好,未來也不好。
最後一個是大家鐵定不會要,但現在大家所追求的多比較偏向「現在好,未來不好。」
這時代要追求一個永恆的美好有一點很重要~~智慧,很重要!若無智慧希望「現在好,未來也好」或「現在不一定好,但未來好」這不一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吃有機或慣行農業的東西,我們看到眼前好但常忽略如何讓未來也好。
如看電視,依天下雜誌特刊第27期--「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人人家中都有電視,因為電視有眾多好處:
1. 方便:一打開很多訊息就出現。
2. 創造和合:家中吵架時,一開電視有好的節目爭吵就會停止,所以電視可以創造和合,不用調伏煩惱就可以和合了。看來比佛法還有用。
3. 小孩透由電視教育家長可以省心,因為有很多教育節目。…

看電視不僅妨礙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注意力,近年來針對腦波的研究而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人的腦波有α波和β波,α波與催眠有關,β波是意識和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思考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β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就立刻產生大量的α波。代表看電視是屬於催眠狀態,時間愈長思考力與注意力都會下降。
20年前師父就說我們自己辦得學校都不要有電視,因為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當時這些報導都還沒出來,想想師父真有眼光。
電視的過患:
1. 影響思考力和注意力
2. 影響右腦部發展
3. 會讓人沮喪和焦慮
4. 破壞語言閱讀能力
5. 破壞視覺系統
6. 高層次思考能力
7. 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
8. 在電視螢光目前作超過半小時,活動力及新陳代謝下降且智商減少50。--美國研究

新年要過得快樂就要過一個有智慧的年,沒有智慧想要得到快樂也不可能。真正智慧的會的選擇應該是:「現在不一定好,但未來一定好」所以師父交代:盡量不要看電視、盡量吃有機的、注意你的健康、注意你的未來、注意你孩子的教育。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轉載

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 ? 若你到奧地利自助旅行,坐車、坐船都是沒人驗票、檢票的!

道德是國力提升的基礎

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
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的青年企業家。

節目漸近尾聲時,按慣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

沉思片刻之后,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 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他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

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 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他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
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
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
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
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

一次次的失敗,使他憤怒。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中國人。

最後一次,他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
然而,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
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

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只是給你補了票。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
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

「不、不,先生。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不僅如此,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

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
然而,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 卻還是對方最後提到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世界上有四件事情是無法挽回的

扔出去的....石頭

說出口的....話

錯過的........時機

逝去的........時光

1.遇到乞討者:遇到要錢的就給他(她)點飯,遇到要飯的就給 他(她)點錢。

2.上車遇到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3.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賣報紙的,剩的不多,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看什麼也是看,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4.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太,能送回家就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電話, 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5.遇到迷路的人打聽某個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6.撿到錢! 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裡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人家也不會在乎錢了。
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歉,把錢還給人家。

7.遇到學生出來打工的、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麼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8.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
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9.如果錢還寬裕,別養二奶,偷偷養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
別讓人家知道你是誰,要不然見面了多尷尬,多不好意思。
但是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比包二奶提心吊膽的要好得多。

10.如果時間還寬裕,而且碰巧覺得以上有理,那就請把這幾句話多轉幾個地方,畢竟好人多了咱們心裡也舒坦。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我的~利他功課!

上週廣論進度中 師父提到幫助別人是不容易的~自利難,利他更難!師父舉燒飯的例子,很巧妙的上週上課前我剛好有一個境助我檢視自己「利他」的功課:

每一次來上廣論我都會邀約幾位同事師姊共乘,期待每週都能把自己的小車裝滿修行的同伴,也總把自己的小車觀想成法船,載著一群修行同伴希望透過佛法的擺渡,共同越過生死輪迴到達涅槃的彼岸。為此,即便每週五需來回學苑2趟(一趟先送8:30上課的母親,再回醫院沿路接同事師姊共乘)我都非常歡喜。但師父說得沒錯,「利他」真的不容易,也是考驗著自己的修行—(用來檢視:)這個行為是為了成就別人還是為自己的喜樂。是有所求還是無所求?當自己有所求時,「苦」就跟著來了!

就在上週五上課前一天已經很晚了,我一直聯絡不到一位共乘的師姊,打電話無人接聽,傳了簡訊也無回音,直到上課前才收到簡訊說人不在高雄。當下其實自己是起了煩惱心,這個煩惱心是世間法中自己的知見:認為師姊不搭車應該事先告知以及事後簡訊應該表示歉意。請注意這2個「應該」都是自己的知見也是「我執」。就因未被告知是不符合自己設定的期待而有了「苦受」的感覺,但非常感恩當天上課時佛菩薩透過副班長提醒了我—這是助我修行的一個很好的「境」。

因為我依著副班長指導的理路思維檢驗著自己:你是為自己的喜樂去幫助別人還是為了成就別人來幫助別人?如果是為了自己,當別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便產生了「苦受」,如果是為了成就別人即心無所求,衍生出來的是悲愍心,亦不會為不合理的「境」所影響而產生「苦受」。因此在利益眾生時應該如何才能具足悲愍心且不貪愛恭敬利養?師父一再告訴我們,這是可以透過一步一步學習修行而達到的。如同師父法語:「舉世所有樂,皆從利他生;舉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利他的工作不但需要大智慧而且要有大精進。」,我非常懺悔自己智慧不足也不夠精進,也非常感恩我的同事師姊給我這個「境」助我修行,如同妙臂請問經云:「如其僅有一輪車,具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無修行伴,有情不能獲成就。…」
感恩佛菩薩!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 ──俄國文學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
>
>
> 某家公司為了賑災,要求每個部門都發動捐款活動。
>
>
> 各部門主管之間產生一種很微妙的競爭心態,大家都希望自己領導的部門是捐款最多的。
>
>
> 業務部的主管在所有部屬面前率先捐出一萬元。
>
>
> 接著對大家說:「想參加捐款的同仁,請把錢交給我,我會逐一登記清楚。」
>
>
> 大家的參與都很踴躍,每個人至少都捐了一萬元。
>
>
> 募款結束隔天,這名主管被叫入老闆辦公室。
>
>
> 他心想,老闆一定是要誇他募到很多錢,忍不住沾沾自喜。
>
>
> 不料,老闆的臉色十分凝重:「聽說你強迫業務部同仁,規定每個人至少要捐一萬元?」
>
>
> 原來,表面上業務部的人都「慷慨解囊」,私下卻是怨聲載道。
>
>
> 大家都抱怨,主管已經「放話」說自己捐了一萬元,又是記名捐款,誰捐了多少一目了然,誰敢捐得比他少,得罪了主管,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
>
> 主管慌了,連忙跟老闆解釋,但他也承認,自己的行為的確有疏失,帶給部屬很大的壓力。
>
>
> 老闆聽完後,點點頭說:「企畫部募到的善款比你們還多,而且我沒有聽到一句抱怨。你要不要請教一下企畫部經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
>
> 業務部主管同意了,老闆於是把企畫部經理叫進辦公室。
>
>
> 企畫部經理說,自己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在辦公室的角落放了一個捐款箱,讓大家自由奉獻。
>
>
> 等大家都捐得差不多了,自己再捐出一萬元。
>
>
> 「聽起來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啊?為什麼你們部門能收到這麼多捐款,而且沒有人抱怨呢?」業務部主管疑惑地問。
>
>
> 「道理很簡單。很多同事跟我說,一開始,他們其實只投了一百元,後來聽說我捐了一萬元,便開始反省自己,覺得自己太小氣了,應該可以為災民付出更多,所以大家又陸陸續續投進了許多錢。」企畫部經理回答。
>
>
> 業務部主管聽了,佩服得頻頻點頭。
>
>
> 老闆拍拍業務部主管的肩膀,說:「聰明的人用最短的時間讓事情完成,智慧的人卻用最短的時間讓事情圓滿。」
>
>
> 為什麼主管同樣捐出一萬元賑災,卻產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結果?因為業務部的主管帶給人許多壓力,雖然有效地使同事掏出錢來,卻是「不樂之捐」,讓捐款的美意蕩然無存;企畫部經理用智慧啟發部屬的良知,讓他們自己思考「我是不是也可以付出更多」,因而樂於奉獻,這才是真正的「拋磚引玉」。
>
>
> 想要對方「聽話」,委婉的方式、柔和的態度,往往比強制的命令、疾言厲色更為有效。
>
>
> 無論我們是想跟難以溝通的伴侶、叛逆的孩子,還是冥頑不靈的同事從零開始重新建立良好關係,都沒有例外。

證嚴法師說故事 - 老牛的悲鳴

> 有一對兄弟從小在富裕的環境中長大,哥哥是個有智慧、善良、厚道的人

> ,雖然從小受父母疼愛,卻沒有一點驕傲和貪念。父母過世後,他體悟到

> 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常到寺廟追求佛法,親近善知識,過著感恩、滿足、

> 無所求的生活。

> 弟弟就不同了,他很認真地賺錢,謹守父母留下來的產業,他對哥哥過著

> 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很不諒解,心想:父母留下這麼多財產,為什麼哥哥不

> 一起努力,將財產再增加呢?

> 有一天,他看到哥哥又是一身簡單的裝束準備出門,就以輕視的眼光及不

> 敬的語氣對哥哥說:「你吃飽沒事,只會去寺廟,為什麼不把父母留給我

> 們的財產好好守住?你這麼不負責任,對得起我們的父母嗎?如果他們還

> 健在,不知會多心痛!」

> 哥哥聽到弟弟的冷言冷語,還是很自在地說:「人各有志,難道努力賺錢

> ,才叫孝順父母?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是要以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去做利

> 益他人的事。我時常去寺廟向師父請教佛法,就是發願生生世世用健康的

> 身體和智慧來為人群付出,這種功德是父母給我的,也才能真正回報父母恩。」

> 弟弟聽了很不高興,覺得哥! 哥不可理喻,就不再理他。哥哥還是逍遙自在

> 地出門了。

> 過了二十年,哥哥看透人世間的道理,出家了。弟弟則仍在塵世間勞碌地

> 做生意,擁有比父母在世時更多的財產。然而人生無常,過了幾年,弟弟

> 生病往生了,哥哥則是一位精神敏睿、智慧飽滿的法師


> 有一天,法師出門遊化,看到一群商隊,趕著載滿貨物的牛車要到市集販

> 售。其中有一頭老牛,雖然身軀肥壯,皮毛也還不錯,偏偏無力拖動車子

> 。牠的主人很心急,不斷地抽打牠。

> 這頭牛被打得蹲了下去,牠的主人看到其他牛車已經遙遙領先,擔心自己

> 搶到生意,就把氣都出在這頭牛身上,更加用力地鞭打牠。

> 法師遠遠看到這個畫面,心中不忍,就快步向前想阻止。走近之後,這頭

> 牛竟淚漣漣地發出悲鳴聲,並抬起頭來,好像要對法師說話。

> 法師入定看出這是弟弟投胎轉世,於是對牠開示:「過去你只貪著財產、

> 利益,不知道要好好運用身體布施,今天才會落得這麼苦啊!」

> 這頭牛聽完,淚水不斷,趴在地上發出悲鳴聲。法師對牛主人說:「這頭

> 牛過去生和我有很深的血緣,他在世時在名利紅塵中競爭,只知守住財產

> ,不修行布施,如今淪為牛身� C你能不能把牠讓給我,讓我盡一分心,

> 免去牠這一生的折磨?」

> 牛主人看到這種情景,心生警惕,體悟到人不能貪慳,並答應把這頭牛

> 送給他。

> 法師將牛帶回寺廟,每天對牛說法;每次出家人齊聚論法聽經時,這頭牛

> 也都會主動靠近,乖乖地趴著認真聽法;最後,終於在寺廟裏安養天年。

> 人生無常,卻有很多人以為是「常」,沈迷在欲的享受,沈迷在爭取名利

> 、地位。當生命的無常一來,平時努力爭取的世間財產,又能帶走什麼?

>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多布施修行,才是對自己生生世世人生的最佳

> 保障。

放寒假了,推薦一部值得一看得電影~~


2010 Filmfare Awards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
法罕、拉加因進入印度理工名校就讀而認識一心享受電機工程樂趣的富家子弟藍丘,他們起身反抗校內填鴨式的教育方針,卻在捉弄專斷獨行的學務主任過程中愛上他的美麗女兒……。寶萊塢天王阿米爾罕繼叫好叫座的《心中的小星星》後,再度思考教育本質的誠意之作,笑中帶淚的情節與熱力歌舞,一上映便再度打破印度票房紀錄,感動直達人心。